顯示較新嘟文

世界上沒有重新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重新開機兩次。

superuser.com/a/1437807

受到刺激,问问首页,你们的猫猫舔人吗?

钾之画

我用过锰酸钾来消毒,事后我把溶液倒进洗手台时,被当时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洗手台彷佛变成了调色盘。我拿起放在浴室里的助晒油,洒了一些上去,就变成这个样子。 Photograph by Dragana Trkulja

摄影:

顯示討論串

封城期间在武汉的同事看到《最美逆行者》宛如贺岁片的宣传海报,看到剧中人精致漂亮的妆容和喜气洋洋的表情,很生气,说想吐。
她给我讲了一件小事。
她是个平日里穿衣服还挺讲究的姑娘。夏装自然天天换,冬天里哪怕是日常上班,大衣差不多也会两天换一件。这些我可以作证。
封城期间整天待在家里,只有两件事需要下楼,其一是取菜,其二是丢垃圾。只要出门,她总穿一件黑色的羽绒服,回到家里立即喷上一通消毒液或者酒精。这件羽绒服本来颜色就深,何况也旧了,正适合干这个用。
有一天,她出去丢垃圾,忽然觉得好热。想了一下才记起,三月了,春天来了,一个冬天就这么过完了。
她说她今后再也不会穿那件羽绒服了,即使只是看到,都会引起不好的联想。
这是一个无人感染的武汉家庭,家中父母年纪不算很大,没有严重疾病,有会下载app抢菜的年轻人,又没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
这样的家庭里,当时尚且没有抗疫电视剧中那种欢乐。

我是觉得,目前很多网络上的讨论很容易彼此误解的原因在于对概念理解的偏差,尤其是在使用中文这样一个很容易“望文生义”的语言的情况下,没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话很容易对概念产生误解。所以界定概念才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非常不愿意在严肃讨论时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或者昵称、代称,甚至是一些所谓“网络黑话”,我觉得这都是伤害一个人进一步思考的坏习惯。

親歷了家裏小妹想買 Apple Watch→去 Apple Store 試戴→決定買 Series 6 鈦金屬版→Apple Store 無貨→買不鏽鋼版湊合→發現不鏽鋼版與鈦金屬版的差價不大→決定線上購買鈦金屬版→發現 EPP 不可選鈦金屬版→Apple Store 線上購物需要等 4-6 天→不買立省 100% 全過程的我:😶

@Chloev 好的,SONY 爸爸來催命了……不過預購送底座保護殼和記憶卡,外加行動電源,登記完再送 9,999 分,我感覺可以沖一部粉紅色🙋‍♀️

刚上大学的时候 晚自习玩手机有风吹草动就到处藏东西
现在一个人住 半夜看小说看到有趣的地方也可以大笑出声
能大笑出声真好啊。

每次看到自律人发言都会觉得自己跟人家不是一个物种 可能是个人类亚种什么的
我的时间是流水 人家的时间是冰格里面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码放好的冰块 即使我有时候羡慕想学 也会扭头发现自己没有冰箱
上学的时候再怎么不济也还算是有个公用的大冰柜的 后来高考完了 冰柜撤了 别人接上了自家的冰箱 我四下流淌

有没有欧洲的能帮忙代购个fairphone3+??

@georgianachow 对,我个人是更倾向使用“中文(普通话/粤语or广东话/吴语/闽南语”这样的词,不过也会注意一下对方的使用习惯。
“华语/华文”这个词政治风味很浓,感觉上是不想引起不同政见者的反感,各种颁奖场合倒是经常听见,日常很少。
拉回稍稍有点跑题的评论,总之我认为“台语”的使用语境,出发点类似,但政治倾向不同。“华文”是渴望求同,“台语”更渴望求异。
确实好久不见,我其实一直都在深夜出没打游戏沉迷FF14,并没有消失!

其实很多性别“仇恨”问题都有另一个解释。
比如某机场专门放了个牌子,设置了“男性通道”,而没有对应的“女性通道”。
很奇怪?
因为这是临时通道。当日男安检员比女安检员多,而男安检员不方便安检女性。因此根据现场人流量临时放置标牌。

又比如朋友某天问我一个问题,说我们系男博士比女博士多了好多,是不是有隐性的性别歧视。我一听懵了,后来才想明白,是我们系本来男女比就十七比一,整个学校就靠艺术系的妹子撑着比例,当然男博士相对更多。(我知道这还能用别的来解释,也确实有同等条件下更偏向选择男生的老师——因为实验室需要牲口。特指:搬家、抗水、送快递、熬夜、拎外卖、爬六楼、修自行车(……)等等的牲口。)
就、突然发现,除了可能的性别对立,还有造成问题的其他一些原因。而这些原因,是陷在“性别”这个怪圈中的人(包括我,如果走进去,我也会绕不出来)看不到的。
对我自己,我只是想说:我只看具体的人/事,而不以此归类。
我遇到过帮助我的男性/女性,也遇到过性骚扰我的男性/女性(唉,这都什么事啊),甚至我自己也不确定我的性别(……)。或许某天可以找到对应基因的作用/显隐性/翻译蛋白质的功能,到那天我再承认吧。

顯示較舊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