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elegram 上建了一個網誌讀者羣組,如果大家有讀我的網誌或者微網誌,或者有其他的話題想要聊聊的話,可以加入喔。
@AstroProfundis 這麼說起來,我其實完全沒印象都是怎麼跟現在的各位認識的。我一開始就是完全自說自話,也不會太積極去找什麼人關注……突然現在已經有兩位數的關注、好幾個人常態性互動了😆
最是羡慕看到更多卻知足的人 #浅羽碎碎唸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在地鐵上坐 9¾ 個座位?
#今天淺羽到底經歷了什麼 又老了一歲!
想要的都沒有,唉😞
訂了兩支小米 15 Pro,一支亮銀色一支白色,這兩天去看看實物決定一下留哪個顏色。
某些人真的,能不能不要覺得不願意用 。WeChat 就是沒朋友,很容易讓人以為你除了 WeChat 都沒朋友……
為什麼很多內地的影片 ten 的發音都是高度統一的奇怪讀法⋯⋯🤔
看到豆瓣和毛象上都有人吐槽,年迈父母不信任子女,甚至还拿难听话怼子女,却拿大把的钱送给嘴甜乖巧会哄他们的骗子。
我忽然想到,这可能是你国家庭关系的真相:绝大部分家庭,都是抱团生存的经济合作关系。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谁也没有很喜欢谁,甚至于,情感层面上,已经互相讨厌到了见面就要吵嘴打架的地步;但因为社会兜底机制太差,一个人活不了活不好,彼此再厌恶,也得捏着鼻子抱团生存。
PS: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国家庭往往会有极伤人的大吵,和大吵之后莫名其妙的和好。因为,大吵的时候,向对方倾泻的那些恶毒仇恨的难听话,才是他们对彼此的真实感受;而之后莫名其妙的和好,则是因为,彼此的恨意并没有消泯,但家庭这个经济合同还得维持,不能一拍两散,否则自己找谁要合同收益(生活保障、共担房贷、共同抚养幼儿)?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奇观:一方面,家庭关系是生活必需品,人们都急着去结婚生孩子;另一方面,家庭又提供不了亲密关系,乃至于还成为互相掠夺情绪价值、饿鬼们互相啃噬的修罗场;而在情感上饿疯了的家庭成员,往往还溜号到家庭之外,花钱买一口情绪价值吃。已婚者购买性服务,老人拿钱给骗子,都是如此。
說得不錯。但也應該考慮到住所沒有冰箱的人⋯⋯
前几天看象友说毛象是一个反健全中心主义的地方,大家都很自然地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困境,想起曾经有一个朋友,我们聊天中我提起小时候家里很穷,因为贫穷经历了一些困难,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接下来话题就变成了她反复质疑我家其实不穷,我努力向她证明我家真的很穷,她说,嗨,那时候其实都不富裕,我想这怎么一样呢,你生活在一个直辖市,我家在四线小城,你小时候拥有的东西我在同样的年龄连听都没听说过,轻飘飘的一句“大家都不富裕”,好轻巧,如果一个人连你谈话中提及的事实都不承认,这个谈话也就没有意义了,最讽刺的是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比我大十多岁,相差十多年的两个“小时候”,也能强行拉平,“大家都差不多”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种人是这样的,她既不想对你的困难表示同情,也不想对你的努力表示赞赏,她不接受你们之间存在的天然落差,不承认在你们之中她是享有privilege的那个,这会让她有一种道德负罪感,虽然毫无必要。所以她直接否认你讲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