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了家裏小妹想買 Apple Watch→去 Apple Store 試戴→決定買 Series 6 鈦金屬版→Apple Store 無貨→買不鏽鋼版湊合→發現不鏽鋼版與鈦金屬版的差價不大→決定線上購買鈦金屬版→發現 EPP 不可選鈦金屬版→Apple Store 線上購物需要等 4-6 天→不買立省 100% 全過程的我:😶
@georgianachow 对,我个人是更倾向使用“中文(普通话/粤语or广东话/吴语/闽南语”这样的词,不过也会注意一下对方的使用习惯。
“华语/华文”这个词政治风味很浓,感觉上是不想引起不同政见者的反感,各种颁奖场合倒是经常听见,日常很少。
拉回稍稍有点跑题的评论,总之我认为“台语”的使用语境,出发点类似,但政治倾向不同。“华文”是渴望求同,“台语”更渴望求异。
确实好久不见,我其实一直都在深夜出没打游戏沉迷FF14,并没有消失!
其实很多性别“仇恨”问题都有另一个解释。
比如某机场专门放了个牌子,设置了“男性通道”,而没有对应的“女性通道”。
很奇怪?
因为这是临时通道。当日男安检员比女安检员多,而男安检员不方便安检女性。因此根据现场人流量临时放置标牌。
又比如朋友某天问我一个问题,说我们系男博士比女博士多了好多,是不是有隐性的性别歧视。我一听懵了,后来才想明白,是我们系本来男女比就十七比一,整个学校就靠艺术系的妹子撑着比例,当然男博士相对更多。(我知道这还能用别的来解释,也确实有同等条件下更偏向选择男生的老师——因为实验室需要牲口。特指:搬家、抗水、送快递、熬夜、拎外卖、爬六楼、修自行车(……)等等的牲口。)
就、突然发现,除了可能的性别对立,还有造成问题的其他一些原因。而这些原因,是陷在“性别”这个怪圈中的人(包括我,如果走进去,我也会绕不出来)看不到的。
对我自己,我只是想说:我只看具体的人/事,而不以此归类。
我遇到过帮助我的男性/女性,也遇到过性骚扰我的男性/女性(唉,这都什么事啊),甚至我自己也不确定我的性别(……)。或许某天可以找到对应基因的作用/显隐性/翻译蛋白质的功能,到那天我再承认吧。
大家都在關注 Apple 新品發表,此時的 #SONY 默默發來一封郵件說 #Xperia 要有新品了……
震驚!第一次知道,在 #Kubernetes 裏面寫 :latest 和不寫是有行爲區別的……
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containers/images/#updating-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