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較新嘟文

@[email protected] 替代品:Mastodon for Android……啊好像替代錯了(跑

@ellemedit 深刻理解了「如有自殺的期末考評不合格」一條!

建议大家自杀之前一定要请好年假万一失败了不算旷工

关于信息安全,

你们说话的内容,不想被别人知道
vs
不想让别人知道,说话的人是你

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及,这里的「别人」,可以是
- 除了你的说话对象外的其他人
- 包括你的说话对象
- 可能把你的说话对象抓起来的人

这里的「你」,可以是
- 你的真实身份
- 你的其它某个身份
- 你的某方面信息(譬如地理位置

你的防范对象,可以是
- 周围普通人
- 派出所
- 中国国家机器
- 美国国家机器

这些情况的每一种不同组合,对应的隐私控制的方法,以及需要做到的技术程度,也是非常不一样的。防范不足、防范过头牵扯精力、防范的方向不对,都是不合适的。

以及,你此刻用某个级别来防范的人,未来有没有可能,变成其它级别,从而让这些级别之间的隔离发生疏漏?

读一篇文章开头的引入部分,意外是若干年前那个蓝黑/白金裙子之争。记得当时国内的争论主要在“裙子的真实颜色是什么”和“看成是白金的人眼睛有什么问题”上。这篇文章倒是很迅速提供了vision scientists当时很迅速的点评:问题在于照片里背景信息的含混/缺失导致的不同人对照片里环境光的不同assumption,看成蓝黑的人默认环境是室内暖光,而看成白金的人默认环境是室外。但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倾向于预设背景是室内暖光而另一些人会倾向于预设是室外(有一种猜测是可能夜猫子们更多跟室内暖光相处)。

这么一想,其实它跟凸面+顶光和凹面+底光在没有其它visual cue情况下人无法分辨的现象是类似的,而且光线色+材质色的混色原理也是很基础的美术知识了。但当时那条裙子竟然引起了那么大的争执。

(补上引用 aeon.co/essays/the-moral-imper 文章后面谈的和争执本身不太相关了)

@bgme 用過 Apple Rechargeable Battery(雖然是貼牌xx

Google 苏黎世员工(疑似)补充了杀妻案的一个侧面。

但这段读起来实在太怪异了。

什么叫「不过早结婚的话,现在肯定是我们的一员」,公司内部调动居然要考虑申请人的婚姻状况和人际关系,这跟只招已婚已育的奇葩公司有什么区别?

@wzyboy 要是沒有合適的卡是不是只能支票或者現金了orz

老友突然說要來台灣找我。我問簽證,她震驚:「去台灣還要辦簽證?不是一個省嗎?」我可能要失去不少朋友了~~~
youtube.com/watch?v=ae2T56Ddw2

看完大受震撼。
到了今天才感觉到,将台湾画到地图上,言必称台湾地区,不称台湾总统而叫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些在我看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措施,好像真的还用。

顯示較舊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