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ikein 吃,但是避免高糖和高碳水,可能會好一些。比如吃點鹹口的肉乾一類的。
@[email protected] @Reiki 還需要防靜電手環()
@Kyoshisei 是貓咪🐱
@c 為什麼我覺得你有好多小裙子!
@Kyoshisei 裙子也太短了!
@bgme zstd 挺好的,就這個吧。
郎君啊──
@vincentmucid 你是不是餓得慌呀咿呀咿個喲,你要是餓得慌呀……
@bgme 我的理解和經驗是:根據系統效能狀況開啓壓縮功能,dedup 的話一般沒有必要開啓。
自己的生活不如意,但是又無能又軟弱,於是只能向更弱勢羣體實施語言暴力。
我就是真靠援來的💰又怎麼樣,你想援交還沒人要呢。
@strawbery 我:直接睡地上
@seviche 好多文章就很喜歡這樣推介東西。還有什麼「我一定要讓你知道」「每個人一定都要擁有」「沒有人能拒絕」云云,一眼看過去都想罵人。
聚餐,最晚出門的我們靠公交都已經到達了,早出門的幾位甚至都不知道有沒有在路上😂
研究顯示,假訊息在社交平台上傳播的關鍵原因是「使用者的習慣」。
大眾普遍認為,社交平台使用者轉傳假訊息的主因是:缺少辨識真假的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維、強烈的政治信仰扭曲判斷力。南加州大學的研究顯示,以上皆為其中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來自社交平台鼓勵分享訊息的獎勵機制。
社交平台鼓勵使用者持續發文與分享,而通常發布和轉載聳動的消息最能引人注目和得到他人認可(讚、打心、留言、分享、關注)。使用者經由社交平台演算法及獎勵機制的訓練,學習了養成分享訊息以吸引他人注意力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使用者的分享訊息行為會在沒有考慮分享後果的情況下自動激發。
該研究結果認為,社交平台要阻止假訊息傳播,除了限制發文,更積極的作法是改變平台的獎勵機制,鼓勵使用者分享真實訊息而非熱門訊息。
Study reveals the key reason why fake news spreads on social media
https://phys.org/news/2023-01-reveals-key-fake-news-soci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