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較新嘟文

@kantei 我們一般管畫圖的那個叫「美工」。即便是缺人到要自己畫圖了,那也是「充當美工」。

@Michaelis 這類組織的一個常見問題是沒有考慮跨性別和間性別的情況。出於各種目的,負責人通常只承認官方身份資料上的狀況。

朋友说很想试试一大家人一起过年,我说你没有试过在农村过年可以无中生有出多少劳动量。单说贴春联这一项,要在冰天雪地里拿钢丝球蘸水把前一年的春联擦掉才能贴新的,浆糊都要现场熬,这个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我作为小孩很熟悉,但一大家人的一大个院子,大概有15扇门。。更别提大扫除,洗出十几个人回家要睡的床单被罩,彻底打扫每个房间,都是巨量劳动,一般大家回去主要是从事做饭工作,蒸上百个蒸碗,炸丸子压肘花煎带鱼切配料准备食材半成品,在之后的每一天一日三餐快速成席接待客人,只要做就要洗,只要收礼就要统筹送礼,几号待哪家客都有规则,已经不是我这种姨婆妗婆分不清的人涉猎的范畴。每个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子女拖家带口携带大量食材回去,以便于在春节期间夙兴夜寐打造一个包吃包住陪喝陪玩的公共食堂。大家对工种的转换竟接受得如此熟练,现代人为这种ritual付出到这个地步,很牛。但是自从我长大到要干活儿之后,尤其是上述以外可能还有大量我根本就不知其存在的工作要干,我觉得未免也没有这个必要!

@Michaelis 可以考慮選取一兩篇合適級別的相關資料並給出引用,需要自取就可以了。

@Michaelis 我覺得就建站這個事情來說,沒必要糾結 SSH,畢竟還可能 Windows 建站。

@vincentmucid 別可惜了,我心心念念 ARM Mac 那麼久結果還是有風扇😶

@[email protected] 我是覺得與其這樣倒不如不要擔心(害怕)被網路審查屏蔽。極端來講,如果最終這些內容是一個分散狀態很有可能就從黑名單成爲白名單的狀況,我認爲大家需要的是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手段和更強的意識。當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有相關的技術,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也不必爲此擔憂過多。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留好本地備份(轉向自有服務、不依賴雲端服務)也是很重要的。平臺很多,但不是自己管理或不運行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上是非常常見的狀況,那麼如果是自己在意的資料最好還是費一點心做好「自主可控」的資料管理。

@[email protected] 也沒有啦,傘一共就兩款,玻璃杯雖然看起來有點廉價但也挺好看,差不多 CNY 200 不到。

名字裏面可以加表情符號的,後面是我加的一個沒打完字的表情符號 :idle:

@[email protected] Telegraph 的問題(侷限)還挺多的:

> Telegraph provides very limited editing abilities for existing posts. As the editor of the article, you are:
> - ABLE to change the title
> - ABLE to change the content
> - UNABLE to change th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URL
> - UNABLE to delete the post

所以一方面確實可以作爲一種選擇,但另一方面它本身的侷限性也是非常需要考慮的。

@dimlau referrer 應該和怎麼做統計沒有關係吧,收到了就是收到了。我這邊站點的話其實 direct entry 比較少,應該基本都是認識的人,而且這種情況下可能是 RSS 的轉化。有時候看到是小夥伴的網站帶來的會覺得挺有意思的,也有時候會發現自己寫的一些奇怪東西被發到什麼論壇上了……

顯示較舊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