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到疫情后国内NGO面临的一种“新常态”——从前,NGO也被监视着、时不时要被上级约谈。但以前的管控是大的、概念上的监控,可能就是省级或市级的国安部门来几个人约谈一下,需要的是一种“表态”,NGO的负责人表表忠心或装傻充愣就能蒙混过关。但疫情之后,对NGO的管控,逐渐精细化、日常化。主要的变化包括:
1.监控NGO的职责,从省市级国安(公安系统)系统,下放到了区、甚至街道办事处。而这些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者,对NGO而言,是更加“在地”的存在,监视者在物理空间上更加接近、,对NGO工作者的个人了解程度也更深、更深入地渗透了工作者的人际关系圈。
2.对NGO的监视内容更加细致全面。以前,除了大规模的会议,或者那种“带外国专家进入社区”的工作之外,其他的日常工作并不需要上报(因为省市级国安需要监控的机构很多,不可能对每家机构都事无巨细地监视)。但监控的职责被下放后,这些街道办事处工作者,需要监控的可能就是一两家机构,于是可以做到日常监控。机构的任何一次培训、筹款、倡导,都要向街道办事处汇报,而这些工作者可以从每个环节、甚至是培训的每张PPT中找出纰漏。

@shine 3.以前监控NGO的省市级国安,看上去多少还是一些体面人,态度也相当客气(我自己被喝茶的几次,除了一次是进局子,其他都是在正常的餐厅,可以自由点菜、国安买单(。 但现在监控的这些街道办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年轻新进的公务员或临时工,可能有非常强的“要好好表现、以便升职加薪”的觉悟,所以态度更加粗暴而高高在上。从前跟国安喝茶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友善地谈谈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而现在的社区工作者直接就把NGO的工作人员当成了“潜在的50万”,有一种审讯的、防范的态度,更加没有交流的可能。

只能说,水温越来越高了。

谁能想到我们居然会有一天开始怀念那些跟国安一起坐在餐厅里喝茶的日子呢。

@shine 非常重要的补充说明:

说“以前喝茶的国安是一些体面人”,只是一种相对于目前状况的陈述,并没有真的夸这些国安的意思。而且以前,能享受到(表面上)比较体面的国安的比较客气的对待,也是那些base在大城市的、有一定影响力和人脉的NGO的特权。即便是在水温没有那么高的时候,那些base在乡村和城中村的、更一线的、与工人和农民关系更紧密的机构,一样会遭受非常粗暴的镇压和对待。曾几何时的那种文质彬彬的假象,也不过是老大哥对于一些被遴选出来的机构采取的一种绥靖政策。而能“享受”这种绥靖政策的机构,自身也应该反思是不是过于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才会成为统战对象。

跟隨

@shine 以前是「幹的齷齪事,當個體面人」;現在連臉都不要了(

登入以加入討論
櫻川家::自閉社交

櫻川家的日常微網誌